DB45∕T 2846-2024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肌疾病技术规范(广西壮族自治区)

ID

D313AA0203D34D0285F4C4309D2E6754

文件大小(MB)

0.24

页数:

10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/9/20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01.040.11,CCS C 05 45,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,DB45/T 2846—2024,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肌疾病技术规范,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for extracorporeal,shock wave therapy,2024 - 06 - 28 发布2024 - 08 - 01 实施,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,DB45/T 2846—2024,I,目次,前言II,1 范围.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1,3 术语和定义.1,4 治疗范围1,4.1 适应证.1,4.2 相对适应证1,5 操作步骤1,5.1 定位1,5.2 能量选择 2,5.3 治疗操作及疗程 2,6 注意事项5,7 禁忌证 5,7.1 绝对禁忌证5,7.2 相对禁忌证5,7.3 局部禁忌证6,8 不良反应及处理6,9 疗效评价6,DB45/T 2846—2024,II,前言,本文件按照GB/T 1.1—2020《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: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》的规定,起草,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,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中医药管理局提出、归口并宣贯,本文件起草单位: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(广西骨伤医院),本文件主要起草人:李宏宇、唐玉萍、孟林、陈艳、李玥、刘璟、梁恩龙、贺耀平、胡运翔、叶飞、,檀开翔、卢尚波、莫雪梅、盘富利,DB45/T 2846—2024,1,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肌疾病技术规范,1 范围,本文件界定了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肌疾病相关的术语和定义,规定了治疗范围、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、,禁忌证、不良反应及处理、疗效评价的要求,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肌疾病技术的操作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,一种利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传递至人体的特定部位,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减少疼痛的非侵入性治疗方,法,4 治疗范围,4.1 适应证,适用于下列疾病:,——骨组织疾病: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、骨坏死性疾病、应力性骨折;,——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:肌腱炎、滑膜炎、滑囊炎。如:冈上肌腱炎、肱骨外上髁炎、肱骨,内上髁炎、足底筋膜炎、跟腱炎、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、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等,4.2 相对适应证,骨性关节炎、骨髓水肿、肌痉挛、急慢性肌筋膜炎、骨质疏松症等,5 操作步骤,5.1 定位,5.1.1 方法,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、X线定位、超声定位及磁共振成像(magnetic,resonance imaging,MRI)结合体表解剖标志定位,定位方法的选择及适应病症见表1,DB45/T 2846—2024,2,表1 定位方法的选择,定位方法常用的疾病,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常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定位,如肱骨内上髁炎、肱骨外上髁炎等,X线定位主要用于骨组织疾病定位,如骨不连、股骨头坏死等,超声定位可用于骨、软组织疾病定位,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、跟腱炎、冈上肌腱炎等,MRI结合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常用于骨、软骨疾病定位,如距骨软骨损伤、骨髓水肿、应力性骨折等,5.1.2 注意事项,定位时,治疗点应避开脑及脊髓组织、大血管及重要神经干、肺组织,同时应避免内固定物遮挡,5.2 能量选择,5.2.1 能量等级,按能量等级将冲击波划分为低、中、高3个能级:低级范围为0.06 mJ/mm2~0.11 mJ/mm2,中级范围,为0.12 mJ/mm2~0.25 mJ/mm2,高级范围为0.26 mJ/mm2~0.39 mJ/mm2,5.2.2 压力场等级,压力场划分为低、中、高3个等级,低级为1 bar~2 bar,中级为2 bar~3 bar,高级为3 bar~5 bar,压力场应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整为合适等级,5.2.3 能量选择,应符合表2的要求,表2 能量选择,病情能量选择,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,软骨损伤性疾病低级或中级,位置浅表性骨不连,位置较深的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,高级,股骨头坏死等成骨障碍性疾病,5.3 治疗操作及疗程,5.3.1 腱鞘炎,5.3.1.1 治疗操作,本疾病宜使用发散式冲击波,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。能流密度为低、中级,压力场为低、,中级,频率为6 Hz~10 Hz,每次冲击1 000~2 000次,5.3.1.2 疗程,每次治疗间隔5 d~7 d,3~5次为一疗程,可行多疗程治疗,DB45/T 2846—2024,3,5.3.2 跟腱炎,5.3.2.1 治疗操作,本疾病宜使用发散式冲击波,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,可用肌骨超声在痛点寻找病灶区,并,探测病变深度、范围及是否有钙化。患者取俯卧位,膝关节伸直,踝关节放松,能流密度为中、高级,压力场为低、中级,频率为6 Hz~10 Hz,每次冲击1 500~2 000次,5.3.2.2 疗程,每次治疗间隔5 d~7 d,3~5次为一疗程,可行多疗程治疗,5.3.3 足底筋膜炎,5.3.3.1 治疗操作,本疾病宜使用发散式冲击波,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或超声定位,在足跟部触摸压痛点,以,压痛点为治疗点,如有2个以上痛点,则分别给予治疗。患者取下肢伸直坐位或俯卧位,能流密度为中,级,压力场为低、中级,频率为6 Hz~10 Hz,每次冲1 500~3 500次,5.3.3.2 疗程,每次治疗间隔5 d~7 d,3~6……

……